外盤大于內盤,一般是主動性買盤多于主動性賣盤,是主力吸籌款行為,但也不排除主力在外倒出貨的可能,所以才會出現外盤大于內盤股價反而跌的現象。外盤又稱主動性買盤,即以賣出價成交的累積成交量;內盤又稱主動性賣盤,即以買入價成交的累積成交量。外盤反映主動買的意愿,內盤反映主動賣的意愿。
內盤:以買一、買二、買三等價格成交的交易,買入成交數量統(tǒng)計加入內盤。
外盤:以賣一、賣二、賣三等價格成交的交易。賣出成交數量統(tǒng)計加入外盤。
內盤、外盤這兩個數據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。若外盤數量大于內盤,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,若內盤數量大于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。
怎么看待內外盤:
1、一般情況下,凡股價升,外盤大于內盤。這是大概率,并不絕對。
2、一般情況下,凡股價跌,內盤大于外盤。這是大概率,并不絕對。
3、外盤大于內盤,有升的可能。
4、外盤小于內盤,有跌的可能。
5、外盤超過內盤三倍以上則價定升。
6、內盤超過外盤三倍以上則價定跌。
7、可以以內外盤股價后市升跌作為參考。
8、高位,外盤大于內盤,價升可信度低。內盤大于外盤,價穩(wěn)則莊出貨。
9、低位,外盤大于內盤,價升可信度大。內盤大于外盤,價跌可信度低。
10、中位,內外盤關系與價升跌關系可信度低。